浏览次数991
当同事拿着某产品的订单评审指示表跟我讲:“玻璃应力值超标了,品管判定玻璃盖板不能出货,订单评审表的要求一栏写着应力层>20um,实际却做到了40um以上”。
追查原因中发现,采购提供给工厂的图纸里也未注明“应力层>20um”的物殊要求,供应商便按照我们常规要求制作成了40um。
按照我们现在生产康宁大猩猩玻璃盖板的经验,如果客户要求20um,则表示应力层是20um~30um,如果客户要求40um,则表示应力层大于40um。虽然平常工作中也曾经在大大小小的场合跟同事们说明过这个问题,最让我不敢相信的是,自己当初在签订单评审表时什么也没有讲,直接造成了这次错误的发生。
类似于这样问题不止一次两次了,经常会碰到部份同事明白,部份同事不知情的情况。发生的这样的问题,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没有给大家培训到位,也没有一份正式的指导书做为标准。
虽然我自己一直明白我们欠缺一套标准来管理,且公司一直也在强调,我也想一下子整出一套完整的标准出来,但关联内容太多,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,这就成了我一直迟迟未执行的借口。
总结这次的教训,我想先按以下的对策来进行。
1.针对此次错误,制作《光电事业部图纸发行要求说明》。
2.收集整理应力层,应力值等标准进行全员培训
3.对于平常工作的细节,不再想着一次性将标准文件做到位,现在开始将平常遇到的或想着的内容,水平展开制作标准,一份一份的累积,一份一份地修改。且每份标准让大家参与,全体通过后发行。
4.增加一个营业工程师审图的过程,并留下记录。此项追加于《订单评审流程》
每一次失败不能仅当作经验,而是要形成指导文件,规范成标准。有标准的管理才会真正有效率。
标签
上一篇:华能创业之路之搞定“奇葩”客户
全部评论:0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