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吕华新闻 >> 作为人,何为正确?

作为人,何为正确?

kanou 2015-01-27 0
浏览次数1525

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自己都处于迷茫、痛苦、不知所措的状态,有朋友问我:开心吗?幸福吗?答案都是否定的,只是苦于这条路是自己选择的,只能强忍着说:我过的很好。如果现在有人问我:幸福是什么?在我看完第一遍这本书之后便知道了答案。幸福其实是很主观的意识,是否能够感受到幸福,完全取决于当事人本身的心态,而它也是不存在任何普遍性的标准的。但有一个词可以形容它——知足常乐。当你越是想要与别人比较时,就越会觉得不满足,进而也不会感觉到快乐,会觉得迷茫而且更痛苦,但是把你变成这样的人的人就是你自己的想法。所以是否拥有幸福完全在于你的选择。


中国有句古话叫“人在做,天在看”,就像这本书中所言的,我们的人生就由看不见的手所主宰,而这无形的手有两只,一只叫“命运”,另一只叫“因果报应法则”。稻盛先生说过:“命运乃经纱,因果法则乃纬纱,两者交织而成人生之布。”就像现在我们的处境,我们的所思所想都将是未来的因,善因得善果。佛教讲人生“诸行无常”,有幸运之时,也有灾难之时,这些都可以看做是上天给的考验,当考题是“幸运”时,不可得意忘形,骄傲忘本;而当考题是“灾难”时,也不需悲叹怨恨。无论是富有,还是贫穷,在人离世之时都无法带走你现在拥有的状态,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有他的使命的,所在的家庭环境、童年的经历、学校的教育引导我们成为的一个什么样的人,如果这个人不是你,也会有别人代替你完成你所在轨迹中的任务,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借着这个躯体来这个世界上修行的。我现在特别相信这个道理,在最近年末岁初的时期,工作也是比较繁重的,如今的自己已经不再郁闷抱怨,而是会跟好朋友开玩笑说:“我们都是来修行的。”懂得调节自己,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,相由心生,想要有快乐的氛围,幸福的生活,自然要学会自己如何创造。为何人总说:付出和回报,付出总是在回报一词之前,因为真理是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回报,这也是稻盛和夫先生所说的“利他”含义,想要有回报,想要好的结果,就要先付出,使他人获益,自然因果循环,而他人的“利他”便会惠及于你。

做人要有自己原则,其实有时也会因各种外界的因素导致自己失了原则,如何让自己减少判断失误,减少内心的负担?遵循“以原则为中心”,这个原则也就是做人的原则,也就是稻盛和夫先生强调的“正确的思维”、“人格·理念”,也就是“作为人,何为正确?”
作为人应该正直而不应该虚伪;
作为人应该勤奋而不应该懒惰;
作为人应该谦虚而不应该傲慢;
作为人应该勇敢而不应该卑怯;
作为人应该踏实而不应该浮躁;
作为人应该知足而不应该贪婪;
作为人应该积极乐观而不应该消极悲观;
作为人应该实事求是而不应该主观武断;
作为人应该自利利他而不应该损人利己、损公肥私。


其实这些道理我们从小便知,但却也是最难做到的事情。所谓“知易而行难”,而阳明心学中所讲“知行合一”,知为行之始,行为知之成。知道而不做便不能成为知道,不可谓“真知”。所以虽为最简单的道理,但要想变成真知,这便是我们应该不断努力践行的方向。
人的能力是先天决定,但也不是不能改变的,它可以通过努力去提高,其本身存在因果关系,“作为人应该努力不应该懈怠”,这便是正确的思维,所以正确的思维与努力之间也是存在着因果关系的,有着正确的思维去努力而达到能力的提高,所以正确的思维与能力进而也存在因果关系。这也是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<人格·理念(思维方式)X努力X能力=人生·工作的结果>之中的核心理念,“人格·理念”便是一切的因,思维方式有正负之别,一念天堂,一念地狱,是否努力,是否有能力,是否要有好的结果,一切全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内心决定。
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得到事业上的成功或者家庭中的成功,但哪怕在别人眼中的不成功也不能叫做失败,我们追求的成功不过就是在离开时能够无憾,灵魂能比来到这个世界时哪怕高尚那么一点点。





全部评论:0